星期二, 8月 09, 2005

澳門之變


一向喜歡澳門,喜歡她的人文氣息、古意盎然和小南歐風情。澳門人好客純樸,生活步伐慢。在澳門街頭,很優閒、很自在,有如漫步郊野,與香港那種緊湊得讓人窒息的感覺不同。

不過最近再到澳門,發現澳門變年,才不過一年多,澳門原來給我那種優閒自在、空間寬敞的感覺沒有了,原因是遊客太多,滿街都是人。

在新馬路坐車的經驗最差,公車班班滿座,全街都是招手叫的士的遊客,但的士少得可憐,常常不停車載客。我帶著兩個小孩,很徬徨的等了半小時,才截到一輛的士。問司機該處是否禁區,不能停車?司機說是,但停也無妨,因為警察不抓,至於的士不停,是因為「挑客」,並非因為禁區。

司機說,由於需求甚殷,澳門的士牌照已炒至四百萬澳門元,在假期,他一天可做超過一千元生意,收入甚佳。

汽車需求大的惡果,在澳門隨處可見,一些主要道路經常塞車,人們要多花很多時間在交通上。

另一個不好的經驗,是旅客對景點的污染。在澳門博物館外,一個福建口音的大陸遊客突然口鼻同時噴出鼻涕口水,差點噴中我女兒,氣得她哇哇叫。以為避過一劫,怎料該遊客隨即連噴第二口,我的鞋子不幸沾了一點,害我整天坐立難安。 返港的時候,有人叫我們去葡京門外找的士,會比較容易,結果葡京一輛的士都沒有,卻有至少一百人在排隊輪候。我們怕來不及坐船,決定多花五倍價錢坐三輪車,這短短十餘分鐘車程,卻是女兒覺得最刺激好玩的節目。

原載:2005-07-26 《世界日報》── 藝文天地

沒有留言: